东城儿

_(:з」∠)_

人物驱动OR情节驱动?——浅谈故事的驱动力

幽·铃:

世界上的故事编织者可大致分为两类,人物先行类和剧情先行类。


这就像是与生俱来的特性,在你意识到它之前,你就已经其中的某一类了。这两类人的思考模式有时会大相径庭到互相认为对方是邪道。


争论哪一种是对的并没有什么意义……因为两种都正确,而且精彩的作品很可能会两者兼备。


1、XX驱动的特点?


人物先行的作者,最先想到的是一些有趣的角色。


为了让这些角色展现他们的个性,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,他们会花大量的功夫在描写角色上。


如果这类人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,那么他们写的东西……很可能你看了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,就一群人在那玩玩玩,闹闹闹,闹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。由于这些作者他们自己在意的只有人物,所以他们就以为所有人和他们一样只看人物,不看情节。


然而即使是人物驱动的故事,情节也必不可少。否则就会出现我上面说的那种很无聊的情况。


情节先行的作者,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个动人心魄的场景,或者一个绝妙的诡计。为了实现这个场景,或完成这个诡计,他们会把人物当作棋子,从头开始一步步精密布局,直到完成。


这种类型的新人所写的东西,可能情节还算有趣,但人物非常脸谱化,单薄,甚至人物性格前后矛盾。在他们眼里人物只是布局用的棋子,即使赋予棋子一些个性也只是为情节服务。所以他们不会明白观众看到那些因“情节需要”而做出不合理事情的人物时的心情。


所以情节驱动的故事,人物塑造先不说要多有个性,起码也得合情合理。




2、偏重人物驱动的场合


京都动画很擅长做人物驱动的故事,比如《轻音少女》《FREE》《凉宫春日的忧郁》等。看完整部动画我们可能并不记得动画里发生了什么,但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。


呆萌的小唯,胆小又认真的mio酱,脱衣狂魔小遥,暖男真琴,霸气任性的凉宫同学,吐槽星人阿虚。


这些动画虽然看起来确实是一群人在玩闹,玩完了各回各家,但——还是有事件发生的啊!



《轻音少女》里首先是避免废部,然后是演奏会,合宿,夏日祭典,考试等事件。《FREE》里面是为组成游泳部做出各种努力,参加县大会,升学,出国旅游。《凉宫》则是组成SOS团,接着每一集有不同的事件发生,一会儿抢电脑一会儿打棒球什么的。


故事的起因和动力都是“人”的愿望。因为人有目的,所以会去做一些事,这些事其实就是情节。


所以在“人物驱动”的故事里,除了人物塑造要丰满有特点之外,人物的“目标”一定要有。要是没有这个“人物的目标”,整个故事就没有了牵引力。而这个牵引力有多强,就看你给人物的“主动性”,或者说动机,有多强。



京都动画最新的作品《吹响吧!上低音号》里,也非常明确地运用了这种“目标”的牵引,根据目标的不同来决定大家平日所做的事的不同。如果是以全国大赛为目标的话,就要严格训练。如果只是想有个愉快的高中回忆,那么平时玩玩闹闹也不要紧。


两种目标所带来的方向和牵引力完全不同。如果是“愉快的高中回忆”,那么我们会看到的是《轻音少女》。正因为《吹响吧!上低音号》选择的是“全国大赛”这条路,所以才能和轻音有区别。


《海贼王》也是人物驱动。路飞的故事就起于一句“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!”,这是他的愿望,目的。


为了实现这个愿望,路飞做了很多事:集结伙伴,拿到黄金梅丽号,到达一个个岛屿。这些就都是情节了。


同一个故事里,不同的角色可以有——或者说应该有——不同的愿望。 


在《海贼王》里,草帽海贼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,但他们实现愿望的方式是相同的,互补的,所以他们可以形成一个团队。而草帽海贼团的整体愿望,和其它海贼团的整体愿望是一样的,但可以达成愿望的只有一个(只能有一个船队拿到One Piece),所以这就会引起冲突和争斗,可写的内容就很多了。 



在美剧《吸血鬼日记》中,这种由个人目的的不同而造成的冲突就更加明显。这部美剧用很多极有个性、并拥有各种各样强烈目的的人物来互相对抗,纠缠,进而触发出相当精彩的情节,可以说是将人物驱动的方法用到了满分。 


至于怎样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,怎样给这个人赋予符合性格的强烈目标,具体的方法这里就不讨论了。血型,星座,九型人格,人格心理学,各种工具都可以用上。


我只提供思考方向,具体方法大家可以去看看别人写的书籍或文章。0v0


 


3、偏重情节驱动的场合


 “情节驱动”最典型的例子是侦探类故事。


一个侦探,可能整天待在自己的事务所里舒舒服服的没事干,也没什么人生目标。如果没有委托人,没有案件,那么这个侦探很可能会一直待机下去,什么也不会发生。相当于每次都是案件把侦探从事务所里拉出来,发生故事。 


不管这个侦探的性格是俏皮滑稽的,还是严肃认真的,或者他过去发生了什么导致他现在有什么怪癖,如果不来个有趣的谋杀案让他解决的话,他所有的个人特点都毫无用处,读者也不想关心。 


情节驱动的故事起因是一件事,中间吸引角色们不断做出各种行动的,都是这件事。


 《犬夜叉》从整体上看是情节驱动的。


犬夜叉和戈薇不小心弄碎了四魂之玉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们四处奔走收集碎片,于是由一个事件不断触发出新事件,新人物,最后收集齐所有的碎片,打败boss,解决问题,结尾。



 《名侦探柯南》的整体是情节驱动,每个单元也是情节驱动,但整体又添加了一些人物驱动的要素。


新一只是和往常一样去游乐园玩,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的话,他的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。


正因为他被袭击,身体变小了,所以他有了“要把身体变回去”的目的——这里加入了一点人物驱动的要素,但我觉得“变回去”也属于“解决上一个事件的问题”,所以还是情节驱动。


而单独看柯南的具体某一集,则依然是情节驱动:发生了一个案件,侦探们去解决。


如果柯南里面真的要加入人物驱动的话,那么应该是新一立志成为最厉害的高中生侦探,目标解决世界上的所有疑难案件……或者他明确知道自己喜欢小兰,但两人之间有什么心理上隔阂或者误会,他想要努力打破隔阂……之类的。但是都没有,或者有一点但不主要。所以我认为柯南还是情节驱动的。


 


4、双驱动的场合


如果一个作者能绝妙地做到人物和情节两手抓两手都硬的话,那么这个作品一定非常棒,非常棒,非常棒!


我第一个想到的例子就是《盗墓笔记》。 


吴邪为什么会去鲁王宫?


首先他自己的生活比较平淡无聊,再加上维持古董店运转的资金也有点短缺,所以他想要去找点刺激顺便捞一笔回来,而且也能见识一下“家族事业”。他有这样的愿望,所以他会主动去做一些事(比如拍下战国帛书复印件的照片)。这是人物驱动的部分。 


至于他有机会去鲁王宫,则是被人暗中安排好的。大金牙的突然出现,和三叔的那个“鸡眼黄沙”的短信,都是把他推到事件中心的力量。古墓里面的种种惊险事件,掉进洞里了,被树枝抓住了,尸鳖袭来了,血尸出棺材了,这些都不用说了妥妥的是事件驱动。 


那么整体的人物驱动是什么呢?是吴邪的好奇心,这个和他的个性有关。


他想要探究清楚整个事件的真相,那些谜团让他越陷越深。因为想知道更多所以去了更多古墓,于是又有更多的惊险刺激的意外事件发生。然后又出来更多谜团和线索,为了了解更多真相又………………所有的一切就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,越滚越快,让人欲罢不能。


 所以《盗墓笔记》那么畅销是有原因的。三叔玩双驱动玩得不要太溜哦~
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比起更加细碎的写作技巧,我个人更喜欢、更擅长总结这种总体的、纲领性的东西。因为我觉得写作非常需要全局观!系统的思考方式能节省不少思考时间,并减少走弯路的概率。


写作的技巧数不胜数,但并不是每个都适用于特定的个人,或特定的故事。全局、系统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作者选择需要的写作技巧,带着目的去学习、去练习,事半功倍。


当然细碎的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只是我这里不讨论而已~


下一篇可能会写篇幅和结构……有没有下一篇还不知道噗,总之待定。




(注: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)

评论

热度(42)